师生风采
 

师生风采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常用服务 >> 师生风采 >> 正文

我校张伟教授新书《编馀思与写》出版

发布时间:2016年02月29日 15:54    来源:


近日,张伟教授新书《编馀思与写》正式出版,在包头文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,受到方家的首肯和赞誉。在此我们编发王敏教授刊发于《包头日报》的一篇书评,代为导读,以飨读者。

不止是学养 更贵有情怀 文/王敏

张伟教授的《编馀思与写》是他从事《阴山学刊》学报编辑工作的思考所得,这三十多篇精致深刻的文章本属于学报“编余札记”栏目,经过作者“查缺补漏”、重新“建立体系”,以“纸阅读文库”之一再次问世,使更大范围的读者得以尽享这一场思想的盛宴。整本书继续保持着作者文字洗练和才思敏捷之风,内容涉及人文涵养及学术写作,剑指种种社会积习和学术弊端,受到方家的一致首肯和赞誉。

这些篇章虽是为发现和解决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”,但它们所发散出的光彩却早已超越了这一层面,辐射更广,抵达更深。首篇《人文的维度》即显出作者对大论题的出色驾驭力。文章站在“人之为人”的哲思高度,从生活中人们对“人文”的误解起笔,纵横古今、中外,提出人文修养的四个维度,即人文知识的储备积累,文学艺术的审美熏陶,理性思辨的训练发展,以及建基其上的人文关怀。这一列举和诠释绝非苍白枯燥的学理阐发,而是凝结和渗透着个人感悟的深切告白。在篇末,他说到“将知识、能力内化为情怀”,此言既是对所有生之为人的殷切期望,更是对他自身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文学者的最佳诠释。

统观《编馀思与写》的全部篇章,你会感到作者绝非一个只会埋头书斋的学人,他更是一个眼观天下的儒者。从对生活中亲历的人文知识缺失的忧虑,到对人文科学范畴和内涵的精辟阐发,从对应试教育中感性涵养缺席的犀利批判,到对大学生知识竞赛争论中所暴露问题的深刻反思,在这里,人文情怀已不再是一种理性的倡导,更是一种亲身实践和率先垂范。在《你有人文情怀吗?》一篇中,张伟先生甚至进行了尖锐的自我反省,不惮将自己在人文情怀这把标尺丈量下的“小”公之于众;在《说价值理性》中,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野进行了清晰地辨析,使“人文”的内涵进一步向深处拓进,同时也是对已然忘记精神家园和终极关怀的学者一次严肃的警醒。

作为一个学术期刊的主编,张伟教授在学术写作方面表达了更多的真知灼见,涉及写作的难度、选题的禁忌、过度引用、思维方法、语言运用等等。他敏锐地看到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的种种问题,以严谨周详的思维和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观点,每篇文章都堪称学术运思与表达的典范作品。同时,这些文章虽以学术写作命题和起笔,但其视野所及以及援引事例,又使它们往往不限于写作,其文旁征博引,纵横捭阖,使人读了有一种在深邃开阔的思想大河上揽胜的快感。

例如《数字靠谱吗?》,针对论文写作靠援引数据论证观点的写作现象,从数据的样本抽取、数据关系、百分比基数等对数据本身的准确性提出质疑。最妙的是此篇由一点及其余,使读者对治学的准确性产生了全新的理解;再如《说逻辑自洽》,以逻辑自洽的思想武器,审视宏大的已成定论的概念,包括科学发展观、两个文明建设,草原文化等,显出独立自由的思想意志、高度的学术敏感以及娴熟的思辨力;《说过度阐释》,并不做过多评说,随手拈来的大量例证已说明问题,从五四反传统的策略,到人物传记的撰写,再到历史概念的厘清,寥寥两千多字却开拓出一个更为阔大的阅读和理解的空间。

《编馀思与写》由三十多篇文章串联成集,每一篇都独立成章,篇篇珠圆玉润,又有暗线连缀,浑然一体。限制的篇幅并没有成为约束才思的羁绊,反而成就了一种特别轻快的阅读效果。再加上一针见血式的思辨和言语,近在咫尺的生活实例与抽象理性思维的自在融合,使得这部书的可读性极强,不同的读者自会有属于各自的不同收获。

总之,读这部书,我感到,只有哲学家的眼界,才有对社会百态的俯瞰;只有强悍的思辨力,才能透视其“昏昏”与“昭昭”;只有自由无羁的思想,才有自由率性的表达。张伟教授曾说,人在四十岁以后就要谋求大智慧了。的确,从张伟教授的思考和书写来看,大智慧不只是洞察世事的机敏,指点东西的睿智,或是纵横古今的阐说,它更是一种社会批判的勇气与担当,是一个人文学者永远的良知。

上一条:我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包头市“最美雷锋号”称号
下一条:我校代表队在第五届全区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

关闭